第(2/3)页 而且,今天他可以要求我们办这件小事,明天便可能要求我们办另外一件小事,然后小事会变成大事,到时我们郑国总有一天办不到的时候,那个时候我们怎么办?相信下场肯定很糟,晋国便有了足够的理由来指责我们甚至教训我们。 所以,一定要坚守对大国的外交礼义底线,有的事,虽然很好办,但就是不能去办。 韩元帅本就是君子,这次因公出使我们郑国,结果他却在办私事,而且是要求我们郑国出面帮他办,传出去,对韩元帅有什么好听的?那就是我们坏了韩元帅的名声啊。 也许现在他高兴了,但他的名声受损,此害大于得到一时满足的小利啊。我也是为韩元帅考虑,不让他让人误认为是一个贪婪的人啊。” 韩起听闻后,非常感慨,他很佩服子产,从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到其背后所隐含的重大意义,这世界上也就是子产有这个水平了。 但是,韩起仍旧惦记着那件玉环。于是,派人找到那个郑国商人,一定要买那个玉环。本来嘛,你韩起买人家的玉环,那就论价买就是了,但韩起的家臣态度非常傲慢:“这个玉环,既然韩元帅看中了,你送给他也是你的面子,怎么还要论价呢?就五金。” 那个商人很不情愿地将玉环给了他,说很不情愿,是因为这个玉环至少价值五十金。 在那个年代,公卿大夫这样的高级官员,向老百姓买个东西,不要说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程序,如果能够给个公道价格,那对老百姓来说已经是谢天谢地了。这就是地位差异导致在商品交换时的不公平。 所以,这一次,韩起家臣与那位郑国商人之间的交易从性质上讲就是一个强买。商人很不高兴,他便对韩起家臣道:“我们正卿子产大人说过,要通报他知道。为了怕给您添麻烦,我建议您对韩元帅报告,必须将这件事跟子产大人通报一声。” 韩起家臣简直要懵了:“我出钱,向你人买玉,这跟你们郑国执政大臣什么事啊?” 郑国商人看看晋国人,笑了:“大人,外交无小事啊,我们这次交易,涉及到两个国家,不能因此而误了国家大事。” 韩起得报后大为感慨,这个郑国,在子产的治理下,果然是上下有度,规矩意识很强,连一个商人都那么有政治敏感性,了产果然了不起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