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大年三十。 少安妈,还有孙兰花,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。 有野鸡肉、野兔肉,还有猪肉,还有饺子。 今年的饭菜,算是比较丰盛。 功劳嘛,有孙少安一份。 这段时间,孙少安打了不少野味。 改善了家里的伙食。 “奶奶,喝肉汤。”孙少安帮老太太舀了一碗肉汤。 少安奶奶年纪大了,牙齿差不多掉光了,吃肉咬不动。 少安妈把肉剁碎,煮了肉汤,给老太太喝。 “哎,安安是个好孩子,学习好,还能打到野鸡。”老太太还没有糊涂。 知道孙少安考了全县第一,还知道孙少安能打到野鸡野兔。 一旁孙少平见状,急忙帮老太太夹了块肉“奶奶吃肉”。 孙少平还小,不知道老太太咬不动肉。 “好,平平也是个好孩子。”老太太虽然咬不动肉,但也很高兴。 “爸,妈,大姐,你们也吃。”见孙玉厚他们不怎么吃肉,光吃土豆,孙少安帮他们夹肉。 “哎哎,少安,你也吃。” “兰香,喝鸡汤。” “少平,吃块兔肉。” “大哥,你也吃。” 一家人高高兴兴,吃了顿丰盛的年夜饭。 年后几天,走亲访友。 值得一提的是,双水村等几个村子,弄起了秧歌。 双水村还是闹秧歌,闹得最好的。 村里的秧歌队,年前就开始准备了。 到了正月,各村就要闹秧歌。 不过,这次闹过秧歌后,再想闹秧歌,就是十年以后了。 过完正月初一,孙少安还是每天上山挖药材、打野味。 即便是下了大雪。 孙少安也坚持上山。 下了雪,药材没那么好找。 但野鸡、野兔、麻雀反而容易打到。 孙少安家,这段时间,基本每天都能吃到肉。 虽然不多,虽然有时只有麻雀,但好歹是肉,家人的气色好了许多。 孙少安的身体,变化不小。 没以前那么瘦了。 个子还长高了。 这天。 中午。 孙少安和田润叶从山上下来。 孙少安拎着一只野鸡,“润叶,咱们去伱家,我跟福堂叔借点大队的粮食。” “好啊,少安哥,我爸之前还说呢。 说你去县里上学,得给你盘些白面哩。” “白面?不用,我盘些高粱面就行。” “高粱不行,最差也得是棒子面。” 田润叶和孙少安说笑着,去了田福堂家。 “少安来了,快,外面冷,屋里坐。”润叶妈出来打招呼。 润叶家,一看就知道条件不错。 四五口窑洞,修的很不错。 在双水村算是最好的。 “婶儿,这是我和润叶打的野鸡。” “好,好,我听润叶说了,你弹弓打的可准了,每天都能打到好些东西。”润叶妈没有客气。 “运气好。”孙少安说笑着,走进田福堂家。 “少安来了?快坐,润叶,给你少安哥倒杯茶。”田福堂也热情招呼。 “福堂叔。”孙少安打声招呼,坐下。 刚要说借粮食的事。 “少安,来借粮食?”田福堂直接问了。 “是啊,福堂叔,过几天就要开学了,我想借些大队的粮食。”孙少安不是借田福堂家的粮食,而是借大队的。 这个年月,家家的粮食都不够吃。 “这几天就等着你来呢,是盘白面还是棒子面?”田福堂没有为难孙少安,直接答应了。 “高粱面就行。” “高粱面不行。我打听过了,县里学校的大灶,没几个吃黑馍馍的。” “那就棒子面吧。” “这样,少安,我来替你安排。每个月,十斤白面,二十斤棒子面,你看咋样?” “福堂叔,可不敢盘这么多。”孙少安装模作样客套一下。这点粮食,根本不够孙少安吃。 “不多,半大小子,正是能吃的时候,缺啥也不能缺了吃的。” “那行吧,谢谢福堂叔。” “少安,在县里上学,可不比在公社,花费不少。 你家的情况我也知道。 要不要借钱? 借多少?”田福堂主动问。 田福堂是支书,光景宽裕的多,可以借钱给孙少安。 “福堂叔,钱现在不用借。 我这些日子,上山挖了不少药材。 卖的钱虽然不多,但也够这个学期的花费了。”孙少安这段时间挖药材,还是卖了不少钱,有四十多。 再加上家里卖猪,给孙少安又添了点。 孙少安上学,这学期怎么也够了。 “行,够用就行。不够了就开口,从我这里借,从大队借,都行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