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二十四章 裴氏跌倒-《苟出一个盛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大唐境内的裴氏子弟众多,也并非全是大奸大恶之辈。
    很多早已分家,流散各地。
    一棍子打死肯定是不对的。
    李晔也没兴趣搞株连,也不是要将裴氏斩草除根。
    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,世家因为攀附皇权,也算是大唐的稳定器,有些家风良好的世家,也有积极的一面,比如新兴的浙东钱氏,积极跟上大唐步伐的清河崔氏等等。
    合理的生长可以被允许,合理的利益也能接受。
    满口仁义道德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    即便朝堂上全是寒门,终究也会成长为世家,也会结党营私。
    裴氏的手伸到储君身上,不断向地方、军方渗透,贪得无厌,这就不能被容忍了。
    所有捕风捉影的奏表全都留中不发。
    李晔下令让三司仔细查证,须有确凿的证据才能定罪。
    让张承业、赵崇凝也参与进来,也是为了秉公执法,放过一个坏人,不冤枉一个好人。
    国法就是国法,尽量让它跟政、治区别开。
    有了皇帝的注视,大唐的律法机构前所未有的高效起来,崔源照、张承业的执行能力毋庸置疑。
    一个月时间,裴氏的大案基本被查证。
    罪大恶极之辈七人,在地方上强抢民女,强占良田,灭人满门等等,有罪者二十三人,协从者一百七十二人。
    还有其家眷、亲属、故旧、协从等等,各地被拘捕之人多达三千,全都在押解长安的途中。
    这还是李晔没有将案情扩大化,不然整个裴氏都能连根拔起。
    裴贽在绛州惶恐不安,留了一份遗书,劝子孙后辈不要为官,自尽谢罪。
    李晔收到消息也忍不住叹息一声。
    在大理寺查证、刑部审核、御史台监察之后,有罪者全部判了斩立决,女眷充入教坊,男丁发配漠北筑城。
    李晔顾忌裴贞一的感受,只将罪大恶极的七人斩首,其余人等发配九州,还分配田宅。
    至于闻喜裴氏,去了权柄,交出良田,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株连。
    很多外围裴氏子弟主动辞官,李晔一概不允许,下诏安抚,只要不犯国法,一概无咎。
    为了消除世家的疑虑,李晔将所犯国法,罪证一一张贴出来,明示天下。
    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,所有人都在三司面前认罪。
    那些被裴氏侵夺田产屋舍、欺辱的人全都嚎啕大哭。
    刑部用抄没的裴氏产业双倍赔偿。
    大唐国法也渐渐深入人心。
    第(2/3)页